熊記燒餅油條
品牌故事
獨門手作,Q彈熊厚!
── 熊記Bear’s Breakfast
近百年前,新莊慈祐宮右斜前方的亭仔腳,
祖籍同安的高水熊阿公挑擔賣油條米漿,
油條炸得直直胖胖,花生和著生米研磨成漿。
一口油條沾著米漿,人客坐在矮凳上,
古早時代老新莊人的早頓,吃得口齒生香。
1976年,油鍋搬進了新莊公有市場,
第二代媳婦高馮霞與家人在2樓現炸現賣,
費工揉製的麵團拉長滑入鍋,長筷子不停翻動,
油條短胖的獨門造型與厚Q口感,依舊旦旦。
馬路已不見古早壓艙石,老店仍在廟街上,
「熊記」招牌高掛,水熊阿公的精神不忘。
第三代李聰智和姊姊高莎莉接下擀麵棒,
油條起鍋、米漿熬稠、燒餅出爐噴香,
早晨6點半,門前已是一條人龍長長。
厚油條、勁麻花、入口即化的阿嬤花生湯…
走進老街拾光,熊厚的早餐陪你迎接朝陽!
── 熊記Bear’s Breakfast
近百年前,新莊慈祐宮右斜前方的亭仔腳,
祖籍同安的高水熊阿公挑擔賣油條米漿,
油條炸得直直胖胖,花生和著生米研磨成漿。
一口油條沾著米漿,人客坐在矮凳上,
古早時代老新莊人的早頓,吃得口齒生香。
1976年,油鍋搬進了新莊公有市場,
第二代媳婦高馮霞與家人在2樓現炸現賣,
費工揉製的麵團拉長滑入鍋,長筷子不停翻動,
油條短胖的獨門造型與厚Q口感,依舊旦旦。
馬路已不見古早壓艙石,老店仍在廟街上,
「熊記」招牌高掛,水熊阿公的精神不忘。
第三代李聰智和姊姊高莎莉接下擀麵棒,
油條起鍋、米漿熬稠、燒餅出爐噴香,
早晨6點半,門前已是一條人龍長長。
厚油條、勁麻花、入口即化的阿嬤花生湯…
走進老街拾光,熊厚的早餐陪你迎接朝陽!